2022年7月31日,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东北师范大学“数据科学课程群虚拟教研室” 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研讨会,以线上线下视频会议形式召开。本次会议在“第四届计算思维与赋能教育改革发展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设置了分会场,近百人通过线上线下参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 ,被聘请为“数据科学课程群”虚拟教研室专家指导组顾问。他在致辞中提出:“数据科学”是新时代信息技术基础,高等学校如何培养“大数据”、“数据库”的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更大程度的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这是从事“数据科学”教学老师的重任。这个破除学校边界和地理维度的“教研室”,既是“虚拟”的,也是“实体”的。成员之间利用网络联接起来,形成一体,加强教学合作,共商教学改革,共享教学资源,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将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徐海阳教授在致辞中强调,“数据科学”是信息时代、智能时代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素养,“数据科学”课程内涵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引入国产数据库走进高校,是助力我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稳步迈进最佳举措。东北师范大学将结合自身特色,大力支持“数据科学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与发展。相信以本次虚拟教研室的成立为契机,整合全国各地“数据科学课程”方向的专家学者,链接高校和企业的教学资源,形成跨校的学术研究与合作。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云开发者联盟产品部部长王希海在线上连线致辞。
北京大学李晓明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王移芝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桂小林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分社社长韩飞、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分社编审张民等,为虚拟教研室成立发来贺信。

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专家组秘书长、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科事业部主任张龙作主题报告《创新教研形态 提升教研效能——虚拟教研室建设工作进展》。介绍了虚拟教研室的建设缘起与背景、主要工作任务、建设情况及典型案例等内容,并且对虚拟教研室实验试点建设活跃度指标体系进行了解析,为数据科学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的发展指明方向、描绘了蓝图。

我校教务处处长魏民教授全程在线参加会议。

启动会由我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殷明浩教授主持,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数据科学课程群”虚拟教研室负责人李雁翎教授,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翁彧教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云学堂运营总监李晓静分别作了相关的主题工作研讨报告。
据介绍,该虚拟教研室由东北师范大学牵头,联合中央民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深圳大学、安徽医学院等70多所高校,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共同建设。

本虚拟教研室的近期主要建设思路是:
(1)创建“实”而不“虚”的教研室。让虚拟教研室成为“教学学术”成长的良好空间,成为“优秀教师”发展和成长的福地、“优秀教学成果”的孵化的平台,并成为与“华为、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企业联姻的纽带,产教融合,更好的开展“数据科学课程群”的产学研活动。
(2)推动“数据科学课程群”内涵式发展,树立科学的数据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信息的感知、表示与推理、自主开发、协同创新的能力。为此,要将“数据科学课程群”包含的(大数据概论、国产数据库技术、数据科学基础等)课程的知识图谱、教学大纲、电子课件、教学案例、实验项目、实训项目、习题试题等建设好,逐步形成数据基础和国产数据库技术两方面的特色优势。
(3)聚焦共同目标携手共建。通过名师、名课、名教材、名国产数据库软件的产教融合,共建教学资源,共创教学成果。
(4)产教融合,聚力与华为云携手创新,共建云生态,赋能开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