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研究生新生更快适应学术生活、明确培养目标与科研方向,2025年10月15日下午15:30,我院于信科楼230教室组织了研究生新生入学“导学对话”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罗兰老师与胡书丽老师作为主讲嘉宾,为2025级研究生新生带来了一场兼具指导性与实用性的精彩分享。活动现场氛围融洽,新生们积极参与互动,收获颇丰。

研究生新生“导学对话”活动现场
活动伊始,辅导员周文博对两位主讲老师表示欢迎和感谢,并向新生们介绍了本次导学对话的核心目的——通过与经验丰富的老师面对面交流,解答新生在培养方案理解、科研规划等方面的疑惑,为大家的研究生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罗兰老师是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与学位秘书、博士研究生培养与学位秘书,罗老师首先围绕研究生培养方案展开深入解读,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分要求、论文答辩标准等关键环节入手,结合学校的最新政策与学科特色,为新生们进行了细致梳理,罗兰老师强调培养方案是研究生阶段的“导航图”,只有清晰掌握其中要点,才能合理规划学习节奏,并重点讲解了专业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搭配策略,建议新生根据自身研究兴趣与职业发展方向,科学选择课程,同时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此外,罗兰老师还针对培养过程中的关键时间节点,如中期考核、论文开题等进行了说明,帮助新生建立起清晰的时间管理意识,并着重介绍了重要信息网站和学术道德规范。

罗兰老师进行研究生培养工作介绍
胡书丽是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吉林省第七批青年托举工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教育厅项目、教育部产学研项目,发表论文20余篇。胡老师聚焦研究生期间的科研问题,分享了宝贵的经验与见解。胡老师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从学习经验分享、文献调研方法、创新点探索、保持良好心态等方面展开介绍。“研究生阶段的核心是科研创新,而科研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期的积累与探索”,胡书丽老师鼓励新生们要敢于提问、勇于尝试,在科研过程中保持严谨的治学态度,胡老师还特别强调了文献阅读的重要性,建议新生们养成定期阅读高水平学术论文的习惯,学会提炼核心观点、分析研究方法,为自己的科研工作寻找灵感与方向。同时,针对新生普遍关心的“如何平衡科研与生活”问题,胡书丽老师也给出了实用建议,引导大家合理分配时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胡书丽老师分享科学研究相关经验
最后,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他表示,希望新生们能够将两位老师的分享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研究生阶段明确目标、脚踏实地,在学术道路上不断探索与成长。本次研究生新生入学导学对话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新生们搭建了与老师交流的平台,更有效帮助大家解决了入学初期的困惑,为他们顺利开启研究生生涯提供了有力指导。

研究生新生积极参与现场活动
初审:周文博
复审:李雪梅
终审:郑燕林